4月30日下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艳峰教授在我院大型结构试验研究平台第六报告厅作了题为“极端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院副院长赵林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会议伊始,刘艳峰教授阐明了我国南海岛礁和青藏高原等极端气候区的气候特征与研究价值。接着,刘艳峰教授指出了当前极端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面临的挑战,并说明了其室内热环境的关键设计参数,建构了极端气候区室外计算参数体系。他带领的科研团队提出了三个科技创新:一、极端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参数体系;二、极端湿热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三、高原寒冷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艳峰教授
随后,刘艳峰教授指出了太阳能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新原理,创新性提出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逆向”设计新方法,研发了珊瑚砂混凝土构造、光热除湿-光伏制冷太阳能空调系统等新技术;提出强化太阳辐射热作用的“差异化”保温设计原理,研发了新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等新技术。此外,刘艳峰教授还介绍了首个规模化太阳能集中供暖工程——浪卡子县供暖项目。他分享了团队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主要研究方向、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科研获奖等,开拓了老师同学们的视野。

学生提问交流
会议最后,我院师生基于本次刘艳峰教授报告内容提出了“在南海岛礁和青藏高原这两个不同的极端气候区进行低能耗设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科研过程中出现实验结果和模拟不一致怎么办?”“如何平衡极端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既要保温又要通风这两个矛盾?”等问题,刘艳峰教授就以上问题与我院师生进行交流讨论。
图片丨黄原庶
文字丨薛 湉 金俊宏
编辑丨黄曾殿
一审一校丨蒋 蕙
二审二校丨陈圣钊
三审三校丨谢雨真 杨 修